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素锦年华 2024-12-03 14:54:29 汽车知识 46 ℃ 0 评论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说实话,我开车计算油耗比较简单。用每次加油的金额,去除以前后两次加油之间的公里数,就是我的实际油耗。按照当时油价,一般比工信部的综合油耗要高出一、两毛钱,换算成百公里油耗大概比工信部的高出两个左右。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那我们看看工信部是怎么计算油耗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自2010年1月1日起,工信部就在其网站上公示车辆的综合油耗,并要求车企在车辆出厂前必须要在车身粘贴实际油耗标识(包括进口汽车),包括城市工况、郊区工况和综合工况。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油耗的测试方法有很多,总结一下就是直接测试和间接测试。而工信部采用的就是间接测试,即将整车(质量低于3.5吨的轻型车辆)放到实验台上,然后通过模拟的方式,设定负荷、车速,再设定不同的驾驶情景,如怠速、加速、减速、匀速、换档等来测量碳的排放量,最后按照基于物质守恒定律的碳平衡发来计算油耗。

据了解,工信部测试一次油耗需要1180秒,不到20分钟。由四个市区工况小循环和一个郊区工况组成,其中,市区工况共780秒,占整个测试时长大约2/3,最高时速50公里,平均时速19公里,怠速时间较长;郊区工况400秒,占整个测试时长大约1/3,最高时速120公里,平均时速大于60公里,匀速行驶时间较长。而综合油耗是用市区、郊区的总排放量,除以总公里数计算所得。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按道理说,工信部的测试方法还是比较科学的。那为什么还是会有差异呢?那是因为还要取决于实际行驶时,驾驶员的驾车习惯、行驶路线、堵车状况和道路状况。不过,因为车辆出厂时的油耗测试方法一致,对于大家选车时的油耗对比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在4S店看车时,相信不少人都会留意到展车前挡上有一张黄色的纸,写着「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信部油耗」上面写着这个车的市区工况、市郊工况和综合工况的百公里耗油量,但通常来说,这张纸上的油耗起码加个1/2,才是这款车的百公里油耗。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特么的!这玩意儿不坑爹吗!工信部哪个SB测的啊!」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请各位稍安勿躁,冷静听我说下去:工信部油耗这玩意儿还真不是工信部测的,这个是认证的第三方机构做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外包的东西,看来水很深啊...」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我们下面就来聊聊看!这玩意儿的水到底多不多!啊呸!是聊聊看这玩意儿的水到底深不深!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首先,测试油耗的方式大概是这样:在一台像马力机般的检测台上设定好诸如加速、减速、怠速和滑行等程序后,把车子开上去,然后模拟市区的跑法跑4遍,再跑1遍郊区的跑法,十几分钟就完事了。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嗯,没错,的确是提前设定好,并且是模拟的,路上开着测?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以下是百度百科来的搜索结果截图,里面还挺详细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在测试市区跑法的时候,程序是没有设置过拥堵的情况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堵堵停停最耗油。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在这个机器上测试时,更不会考虑到空调、满载和负重等因素,可以说这样的测量方式是很不切实际了。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我很久之前写过一篇关于C-NCAP碰撞测试的文章,里面提到了「碰撞测试用的车辆,都是厂家送过去的」,这不等于是打开了课本在考试么?这个五星批发户里面的道理相信你们一点就通。而这个工信部油耗测量的车辆,也和C-NCAP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厂家自己送过去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所以,车身钣金减重、用不上的东西尽可能地卸下来、调校下发动机喷油量...这些都是有可能的,你懂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有了这些外界的人为的因素在影响着,想要数据准确?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那这个数据那么不准,留下来干嘛咧!?」

在对比几款车的油耗的情况下,除了看老用户的反馈,对比下这几款车的工信部油耗还是有一定帮助的,除此之外,我还真想不到有啥用途了...

为什么总感觉工信部的油耗不太准呢?真的是这样吗

壹车热评,原创不易,谢绝搬运!

对于工信部的油耗信息,常规情况下,我们在它的基础上再加2个油耗,这基本就是最终的真实油耗。

为什么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机构,数据和真实之间就差这么大?

它所具备的技术、人员等真的就那么不给力吗?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需要先了解工信部的油耗究竟是怎么测的!

工信部对车型的油耗测试,它的标准来自于欧洲的NEDC测试法,翻译过来就是:欧洲驾驶循环法。

它对测试车型的要求是:需要完成3000公里的磨合期,已行驶里程在15000公里以下的车型。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然后,工信部的测试环境是一种理想化的路况,也就是它的受测汽车根本不会上路应对复杂的路面状况,它先在标准路面上测试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阻力数据。

测完路面阻力后,再把车移到一个封闭的测试平台,保持正常的室外温度,把驱动轮放在测试平台上,模拟4种城市驾驶环境对汽车的考验,也就是只是把驱动车轮放在转鼓上,模拟城市里走走停停的状态,通过对四组测试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最终得出该车型的工信部油耗。

不过现在欧洲国家已经不在采用这种驾驶循环测试法来测试油耗,他们已经改用新的国际标准:WLTP测试法。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那工信部的欧洲驾驶循环法究竟有什么缺陷呢?

壹车热评把这些缺陷总结成三类:

1、测试环境过于理想化,而非真实;

2、测试过程没有考虑到不同人所具备的不同驾驶习惯;

3、现实中,加油站的真实加油量与工信部提供的标准油量之间存在差异。

由于所有的受测汽车都必须按照NEDC循环法进行测试,这就让每一辆受测汽车的行驶速度、驾驶习惯、行驶路线等都被统一了,这就和真实的驾驶情况存在很大的误差。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综上所述,工信部的油耗测试,它追求的是统一与公平的条件,也就是不管你是什么品牌,什么车型,什么价位,统统在相同的标准下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可以拿工信部的油耗数据,在不同车型之间进行横向对比,这可以看出各类车型之间的油耗对比,然后再次基础上+2个油耗,基本就是这款车的真实水平。

这个问题我非常有发言权,你们都别抢哈

先分享一组数据,大家仔细看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这组数据列出了一系列车型车主统计真实油耗和工信部油耗(综合工况油耗)数据的差异,可以看到从上到下,低到7%,高到52%的都有。

您想找规律,抱歉,没有很明显的规律,很难总结出一个规律能够根据工信部油耗判断出一款车或者一个品牌的真实油耗水平。

可以这样说,工信部和实际油耗之间的差异比薛定谔还薛定谔。

关于这个话题,国内的第三方机构ICET曾经发布过研究报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关于这份报告还有些背后的小故事,当初第一份报告初稿出来的时候发给有关专家(包括负责研究工信部油耗的机构)去征求意见,第一反应就是你这个真实道路数据有问题吧,肯定大部分都是市区拥堵路况,报告的发布为此还延迟了一段时间。

后来,这个机构自己做中国工况,花几千万全国各地组织车辆做测试,最终也拿到了一组道路实测数据,结果是他们自己的实测数据和工信部油耗的偏差比报告里的还大,现在据说他们内部也拿这个道路真实油耗数据做参考了。

不靠谱的老司机

经常听老司机说,工信部油耗不准,在工信部油耗的基础上加2升,或者加30%就差不多了,个人一直是反对这种说法,很不靠谱,而且容易把大家导向错误的选择。

咱们就在上面找两个例子,

比如瑞虎8 1.6T工信部油耗是7.4,

CS75 PLUS 1.5T工信部油耗是6.7,

不管按照加30%还是加2升算,都是CS75 PLUS更省油,

但是实际情况是,同样情况下虎8实际油耗要比75 PLUS低0.7升左右,

瑞虎8才是那个真正更省油的车。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再来一个速腾280TSI工信部是5.7,福克斯ECO 180工信部油耗是5.8,

光看工信部油耗差不多,福克斯高点有限,那可以接受哈,

但是实际表现是速腾是百公里6.9升的水平,福克斯是百公里8.6升的水平,这绝对不是高点有限的事儿了。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购车可以不在乎油耗,但是每个人想法不一样,

如果有对油耗比较在意的朋友注意了,参考工信部油耗数据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为何工信部油耗不准

总有很多人说工信部油耗是专业机构专业测试,再不准也比某些第三方商业机构要好,这个咱们没必要讨论太多。

油耗这个事儿本身影响因素太多,就算是上面的那些真实油耗数据也一样有很多朋友觉得高了或者是低了,毕竟中国这么大,每个人的驾驶水平,用车环境和用车习惯都不一样,实际油耗本身就是千差万别的。

就算是同一个人,同一辆车,不同时间和季节,不同的用车那油耗还差着很多呢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您看这个一辆车的,十一年了,高高低低的,很正常,最低5,最高10,差了一倍,如果中间换司机,差三倍也不奇怪。

这个图里每个点都是一个油耗数字,工信部油耗就一个数字,怎么比都是不准的。

这里是EcoDriving绿色驾驶,如果您也想象我一样开出图中那种还算不错的油耗水平,关注我吧!

恭喜你,你的感觉十分正确,工信部的油耗不是不太准,而是太不准了!事实上,我们的实际油耗普遍要比工信部油耗高20%以上,个别离谱的甚至高50%以上。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这就要从工信部的油耗测试方法与我们实际驾驶之间的区别方面找原因了。

首先来看看汽车的工信部油耗是怎么测出来的。中国目前使用的油耗侧方法是欧盟NEDC工况油耗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把汽车开上马路实际驾驶一段路程,然后根据行驶的里程和消耗的燃油计算出来百公里油耗,而是在实验室里面测试出来的。具体来说就是把车开到油耗测试实验室的测试仪上,然后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让汽车以固定的顺序模拟加速、减速、滑行、怠速等驾驶方式,最后根据排出的尾气中的碳含量来计算油耗。一般测试过程是模拟四个市区行驶工况和一个郊区行驶工况,总计用时595秒,行驶大约11公里,最高车速120公里/小时,然后利用碳排放量对应计算出燃料消耗值。这个数值就是汽车的综合工况油耗。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显然,这种油耗测试方法与我们日常的实际驾驶有很大的区别,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测试的车辆是由汽车厂家提供的,要求是走合期结束、做完首次保养、技术状态良好的在用车辆,至于有没有做过特殊调校,有没有更多的猫腻,就不得而知了。而我们平时自用的车辆技术状况千差万别,油耗上有差别也是很正常的。

2、测试过程是在试验室的测试台架上进行的,测试环境是理想状态,因此汽车运行的阻力相对较小。这与汽车实际行驶时所受到的行驶阻力差别很大,比如实际道路的行驶阻力可能会比测试台架的阻力更大,实际行驶中有很大的空气阻力等,在测试中都被忽略了。

3、油耗测试的条件是环境温度控制在25度,不开空调、灯光、导航、音响等用电设备,而在实际驾驶中这些电气设备消耗的电能也是燃油转化而来的。

4、油耗测试的行驶工况只是简单的重复4个市区和1个市郊的理想工况,不能反映城市中红绿灯多,经常堵车,汽车经常起步、急加速、急刹车等情况。

5、汽车的实际技术状况和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都不一样,油耗测试车的技术状况要优于实际使用的车辆,油门的操作也更合理,这也是测试油耗低的重要因素。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由于以上这几个因素,我们的实际驾驶油耗必然会高于工信部油耗。而在那张标注油耗的卡片上也注明:由于驾驶习惯、道路状况、气候条件和燃油品质的影响,实际燃油消耗量与本标识的燃油消耗量不同。这句话就与方便面袋上的那句“图片仅供参考”是一样的。在实际使用中,一般汽车的实际油耗都要比工信部油耗高20%以上,有的甚至会高出50%,不过这也是在正常的允许范围内的。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有人会说了,既然这种实验室测试方法与实际驾驶路况有那么大的差距,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直接使用人工实际驾驶测试不就行了吗?其实这种油耗测试方法是国际上通用的做法,中国汽车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另外,人工来测试人力物力成本太高,同时人有主观意识,在测试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更多,而工信部油耗是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测试出来的,人为的干扰因素较少,所以相对来说人工测试的数据更不可信,反而是工信部的数据更有参考价值。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所以说,汽车的实际油耗高于工信部油耗,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有人说我们永远也开不出工信部的油耗,这说的有点太绝对了。事实上如果我们也在很好的路况下行驶,也是有可能开出工信部油耗的水准的。前段时间我开自己的捷达伙伴出去自驾游,行程3000 多公里,综合油耗只有5.9升/百公里,这比工信部的6.1升/百公里还要低。

工信部的油耗信息是怎么来的

本文TAG: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车迷天地